当前位置:斋书苑>都市小说>红官印> 第六百二零章、审讯较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零章、审讯较量(2 / 2)

紧张不刘斌理会促使犯罪嫌疑人急切地向同监室的犯罪嫌疑人求助对付审讯之策,以构筑和完善其防御体系。

3、抵触反感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社会抱抵触、敌对态度。

对公安司法机关不信任。

否认犯罪,对被拘捕受审不服。

表现:拒不认罪,研究反审讯对策;传习和教唆对抗审讯、继续犯罪的经验;破坏监规纪律……

针对上述情况,肖子鑫、史前进副厅长、刘建功总队长和程国权政委分析研究之后,让助手与张海山、费永生结合实际共同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因素和解决方案。一般而言,具有前两种悔恨心理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教育之后,其犯罪心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实现良性转化,进行自我悔悟,认罪服法;具有后种抗拒心理的犯罪嫌疑人,则可能采取相反态度,或者把交代罪行作为早日出监、继续犯罪的方式。

应及时发现,及时矫正!

肖子鑫和史副厅长指出:姜天军这样的人,完全明白承认就是死,这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实败露后被采取强制措施,面临刑罚惩罚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该心理会使犯罪嫌疑人采取自暴自弃、顽抗到底的态度,如果不及时给予恰当矫正,必然会影响其他犯罪嫌疑人老实交代问题,争取从宽处理的积极性。

因此,要千方百计解除于涛、姜天军、赵铁成和刘祥的情绪紧张、恐惧,精神压力重——或逃避罪责、进行抵赖和抗拒心理;或供述时语无伦次、避重就轻现象;或对前途悲观绝望等等。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对自己行为性质的认知。

同时,对侦查讯问活动而言,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是,畏罪心理会让这些人产生逃避动机,支配犯罪嫌疑人采取抗审行为。但是,如果疏导得法,畏罪心理又会成为促使犯罪嫌疑人老实交代罪行,争取获得从宽处理的一种心理动力。

因此,针对于涛、姜天军、赵铁成和刘祥各自特点,不同人要不同对待,综合施策:对确有重罪而畏罪的犯罪嫌疑人,如姜天军应当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对策;对于罪行并非真正严重,因思维过于狭隘导致畏罪心理过重的犯罪嫌疑人,如赵铁成则应向其正确阐明政策和法律,适当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对自己的罪行和可能受到的处罚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讯问人员应全面而具体地了解整个案情,摸清这些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的根据,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研究破除他们侥幸心理的方法和步骤,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加强心理攻势外,关键是要技巧地使用证据。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我们掌握了那么多的确凿证据,现在是使用的时候了……

怎么使用?于涛、姜天军、赵铁成原本是同伙,也是朋友,还有那个刘祥,但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形势变了,心理活动势必也随之产生变化,对相信攻守同盟牢不可破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在设法破除其攻守同盟的同时,可以巧用离间计,使犯罪嫌疑人相信攻守同盟已被破除。还可以变换羁押地点,打破其幻想。

还应该指出的是,在调查核实、抓捕与审讯中,根据肖子鑫厅长和史前进副厅长的要求,张海山副总队长始终能抓住三个环节:

1、无论调查、抓捕或审讯卡壳时,他必然及时到场。

2、亲自研究问题,化解矛盾,或做思想教育工作,或者主审,打破僵局。

3、每一次亲自出马,总是要啃硬骨头,事前充分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移送检察院做最后一步努力,选准突破口,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易于攻破薄弱环节或薄弱对象。薄弱环节一是指犯罪嫌疑人多项犯罪中较易攻破的某一项犯罪事实;二是指犯罪事实中比较容易突破的关键性情节;三是指犯罪嫌疑人心理方面比较容易攻破的弱点。这三层含义都强调必须具有关键性,即对全案能起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

在于涛、姜天军、赵铁成和刘祥的审讯实践中,薄弱对象是指共同犯罪案件的共犯中,较为动摇脆弱,易于突破,又对全案有一定了解的犯罪嫌疑人。正确选择讯问突破口的意义有利于从犯罪嫌疑人固守拒供的防线上打开缺口,为深入追讯开辟道路,从而突破拒供的心理防线,继续全面深入追讯,迅速查明全案。

正是在这些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有组织犯罪侦查局长——一个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

……

随着僵局的不断打破,姜天军的心理防线也受到强烈冲击。审讯是一场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前途和命运的斗争。在这样一场特殊的斗争中,要达到攻心的目的,取得斗争的胜利,讯问人员必须审时度势,宽严相济,既不能从头到尾只有和气的规劝,也不能一味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造成错觉的讯问策略的运用,对案情和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正确分析,并且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可靠证据基础之上,侦查员们适时出示已经掌握的大量证据,及时使用攻心为上的策略,都是行之有效、最基本、最重要的讯问策略。

在省厅、刑警总队和有组织犯罪侦查局领导们的指挥下,侦查员们正是摸准了于涛、姜天军、赵铁成和刘祥等犯罪嫌疑人相互勾结、又相互推诿、赖以抗拒的精神支柱和阻碍其如实供述的心理,并针对这些关键点予以个个击破,最终使其瓦解突破,避免逐事逐情的追讯,从而大大加快讯问速度,最终取得了讯问的成功。

姜天军开始如实交待罪行……

对警方出示的他在南非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证,包括对几年前在家乡所犯故意杀人罪行及其羁押期间脱逃事件供认不讳。从而,专案组经过数月的努力,最后用一条漂亮又严肃的证据链将涉案所有犯罪嫌疑人牢牢地固定在有些沉重的案卷上,又用一支法律的笔为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纵观整个案件,专案组在后来跟肖子鑫和其他公安厅领导汇报工作时得出的印象是:

于涛:狡猾型。避重就轻,推卸责任,自视清高,往往是他设计,由姜天军执行;

姜天军:顽固型。具有残忍性,非人道,非人性。如让弟弟柳军当“模特”,逼姐姐柳云在旁边观看,还逼迫她为其“服务”……等等。

费永生副队长在审讯时,气愤于之比兽性还兽性。

刘祥:狡猾型。避重就轻,推卸责任,只是承认自己是中间搭桥,一切都上往于涛身上推,下往李昌浩身上推——实则他是始作俑者。

赵铁成:比较老实。

肖子鑫听了这些汇报和分析后,笑了,他还是非常认可下面这些警官的工作与专业精神的,他认为,这些曾是朋友加“哥们”的人,面对法律,即将接受审判的时候暴露出了各自的私心与本能。谁也不愿意领罪。折射出结伙作案时不计后果、肆无忌惮、甚至气焰嚣张,而归案后则心慌气短、试图逃避制裁的普遍心理述求与外在反应。

可惜,为时晚矣。

=ps:求票求收藏!!!吐槽拉书迷,粉丝无上限!

v

最新全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