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来看《星河》
虽然风向标、差动齿轮系统这些名词对她来说简直是天书, 一听一个不明白,但吴震寰给出的建议并不止于此。
“还可以在雕塑的表面涂上热敏或湿敏涂层材料,让雕塑随着空气湿度或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颜色, 原理和石凳里的热敏材料差不多。比如, 随着温度上升,裙子的颜色可以从冷色调的蓝色,变成暖色调的红色;高湿度下, 裙摆的颜色加深,气候干燥时, 则变为浅色。这些涂层能让雕塑更实用, 观赏者甚至不需要走到近前, 就能直观感知当天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吴震寰这通话让全场陷入了沉默。太专业了, 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陈默。见冷了场,陈默对大家高喊一声:“大神牛叉!”
全班同学一脸懵圈地跟着鼓了掌。
回忆起高一刚入学时,班里有舒惠静为首的一些男生嘲笑吴震寰。他的声音尖细,身材矮小, 还不擅长运动,从初中起就被冠以了“吴姐”的绰号。
但吴震寰对自己的价值有着清晰的认知,从不在意这些无聊的嘲讽。
接手班级没多久, 高松然就教训了舒惠静一通。吴震寰因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被嘲笑,而舒惠静其实也曾因为父母给取的名字像女生,遭受过霸凌。
可惜,曾经的受害者未学会反思反省, 反而找到机会就转而欺负别人。
好似刚上山的土匪,先要刀上沾血, 交个投名状一般。
经过与高松然的谈话,舒惠静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和与吴震寰的差距。
吴震寰不在乎这些无知的偏见, 从容应对外界干扰——或者说,他根本不屑于应对外界干扰——一心锲而不舍地钻研物理学科,自己找来大学物理教材研读……
他的努力逐渐收到了成效。九月初,他参加了运夏市自行举办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初赛,获得了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十月中旬、十一月下旬,省级复赛和全国决赛接踵而至。
三中物理组已经把吴震寰当成了重点培养、要捧在手心的“大宝贝”,因为按照他的成绩,全国赛一等奖的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
要知道,纵观全国赛获奖名单,一等奖得主大多数都是高三学生。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物理竞赛培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解题技巧,才能获得一等奖。
刚上高二就能获得一等奖的,通常都是当届学生中难得的天才。
吴震寰在物理学科上的天分瞎眼可见,毋庸置疑。可高松然始终困惑的是,吴震寰的天赋词“明星”,和物理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高松然找物理组老师打听过,吴震寰的物理竞赛成绩各方面表现较为均衡,不像丁悦这样的,只擅长受力分析,别的方面就要弱很多。
难道真的依靠研究物理,或者在网上给人科普物理知识成为科普网红?——这大概也算是广义的明星?
高松然在脑子里琢磨着这一件事,几乎没察觉,申雅已经将大部队带进了室内。
直到四周忽然暗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高松然才猛地一惊。班里同学早已走进了一间圆形穹顶展厅,环绕四周的是一面全景天幕。现在还是全黑的,但高松然相信,这上面一定会出现令人惊喜的变化。
高松然有些突然的动作,倒把走在他身边的杜寒吓了一大跳:“高,高老师,你没,没事吧?”
“这是今年6月刚毕业的学长学姐集体创作的作品,名叫《星河》。对了,同学们,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校每一届毕业生都会进行一次集体创作,并把创作成果留在校园内,这也正是我校教学的特色,强调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好了,废话不多说。当大家走进这间圆形展厅时,便进入了一片星海。”
申雅走到圆形展厅一个角落,在一块貌似小键盘的控制板上输入了几个数字,高松然猜想,大概是启动该装置艺术的密码吧。
果然,头顶的黑暗背景上逐渐出现了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那微弱又遥远的光芒,让高松然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老家乡下,在爷爷奶奶的院子里度过的一个个夜晚。一大家子人一边吃西瓜,一边赶蚊子,一边仰望星空的回忆。
耳边不时传来同学们惊叹的声音。高松然向一旁人少的地方走了两步,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耳边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类似风吹过空旷的山谷,却更加空灵,还夹杂着轻微的“嘶嘶”声。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