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两个月要到年关了。
他们各家都在准备往京城输送的孝敬,谁家在京城有哪些码头,每座码头孝敬多少,谁也不敢少一分银子,只能多不能少。
以前是孝敬给勋贵,现在早就换了码头。
而据他们所知,王信在京城并没有拜码头的意思,也不知道林如海是怎么教他的。
既然不拜码头,自然也没人出手保王信。
那么事情拖来拖去,不定哪天就黄了。
周世明心情复杂,他既看重王信的才能,又不愿意王信留下,所以在此事上冷眼旁观。
但是王信离开大同后,万一欧彦虎回来怎么办。
与他想法的大户不少。
对王信感官复杂。
此人的确有才,可此人又不融入大同本地,所以又想用此人为大家带来的利益,又不愿意让此人得偿所愿,成为第二个冯庸。
见屋内气氛逐渐沉默,王信脸上一脸的无所谓。
或者艺高人胆大
反正自己真不在乎。
王信笑道:“张灿那边没有问题。”
见众人还在疑虑,王信又说道:“张灿带兵打仗能力没有问题,不过如今面对关外的局势,各部群龙无首,为了最快的速度,把骑兵拆分作战最合适,张灿负责坐镇。”
目前兔毛川的部落不多,主要是些小部落。
单于那边也是如此。
至于大板升地区,那边除了欧彦虎留下的本部,实力大的部落青壮都被他带走了。
现在的河套地区,犹如一个真空时代。
张灿独当一面的问题有点欠缺,性格火爆,所以自己又安排了马范辅佐他。
王信又看向张辉,打趣道:“张东家不也是已经向张灿提议过了么。”
张辉越发坐不住。
终于起身,主动向王信弯腰行礼,拱了拱手,“王将军恕罪,在下此事做得不对。”
周世明一言不发。
李德兴欲言又止。
王信看在眼里,说明他们都知道张辉做的事。
倒也没什么奇怪的,和张文锦以前做的一样,挖墙脚罢了。
“没有对不对,我的目的一直没有变过,只要有利于我的目的,其余的枝节,我都不在乎。”王信平静的说道。
众人这才动容了起来。
以前大家嘲笑张文锦,认为此人能力不足。
如今他们亲自动手了一番,结果还不如张文锦,一个个碰了钉子。
哪怕是周世明。
虽然他家嫁了姑娘给汤平做老婆,可只要涉及到王信,汤平就变了个态度,油盐不进。
“将军真让我们去找张灿”
周世明认真问道。
王信点了点头。
“我这几天会去大同一趟,去见了张大人后,可能会回京城,所以你们有事情,只管去找要找的人。”
“将军要回京城跑官”
周世明开诚布公的说道:“周家可以为将军说话。”
他们这段日子尝试了一些手段,不尽人意,反倒是王信大度,为了弥补,周世明认为应该缓和下与王信的关系。
李德兴等人无语的看向周世明。
好人倒是被他抢先做了。
有了周世明的带头,一个个不敢落后,争先承诺要为王信在朝廷出力。
“那我先谢过了。”
王信拱了拱手。
大户还是大户,朝廷有人,地方有钱,外头的事不提,内头的事的确比自己有办法。
有了王信的亲口承诺,众人放心的去找张灿。
目前镇虏城主要是一千余骑兵。
其中大半是周军,小半是胡骑,胡骑的增长速度比较快。
王信把大多数骑兵分了出去,交给了张灿。
张灿以后是镇虏城的守将,这支军队也不再是王信直接带领,这就是张灿的独当一面,主要是王信扶持起来的,也是王信给的资源最多。
另外一人是汤平。
汤平得到了技术,但是资源要比张灿得到的少。
还有就是雁门关的赵雍。
大同
巡抚御史衙门。
“威远关额定兵员三千五百,实际不到一千。”
“团山口额定兵员两千,实际不到五百。”
王信的章程里,没有提朔州、马邑五州县的乡兵,这些地方县衙从乡间征召到城里的青壮,以服徭役的形式,实际控制在县衙手里。
数量也没有多少,因为本地人口不足,农忙都不够,哪里有多余的人手。
真正指望的还要是山西,保定等地方向边地派发的青壮。
整个大同军镇,营兵和民兵应该有十二万,也是大周开国之初的军队数量,如果大同有十二万军队,何愁关外的局势。
早如当初追杀鞑靼和瓦剌的气势,解除掉二三十年内的所有隐患。
张文锦放下册子。
“五千兵啊。”
加上雁门关的两千五百营兵,和一千余民兵,如果真让他办成了,王信手里的兵力接近九千。
王信手里的两千五百营兵是精锐战兵。
配上六千余民兵,战斗力依然强悍,令人不可小觑。
不过张文锦也知道,账不能这么算。
犹如当初的冯庸,他就算是大同的节度使,在大同作威作福二十年,对大同的军队具备战时调度权,却不代表军队归他管理。
团山口、威远关、甚至包括雁门关周边兵堡、关隘等的守兵,虽然是他的属下,但不代表就不受地方或者朝廷控制。
只不过王信与别人不同。
冯庸离开大同后,他亲自带领多年的永兴军,自己轻而易举的各个击破,顺利的收服。
因为无论如何,在朝廷大义面前,永兴军不敢拒绝。
但是王信不同。
自己在王信离开后,对雁门关伸手,令他吃了瘪,也让他在朝廷丢了面子。
王信知道张文锦在顾忌什么。
也知道张文锦想要什么。
“永兴军加上天成军,然后集结大同军镇的兵力,至少能拉出四五万大军,加上西路军的近万大军,哪怕不能彻底消灭欧彦虎,也能让他不敢冒犯大同。”
“西路”
张文锦似笑非笑,“王将军如此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升任参将,连名字都想好了”
实际独领一军的将军有私下的取名权。
也是承袭前明卫所制的气氛。
如明初建立的百户所千户所,往往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一边开垦,一边根据百户和千户的姓,把当地取名李家营,王字所等。
虽然大周的军队不敢这么做,但也或按照长官的职务,又或者按照长官取的名。
永兴军就是按照冯庸的职位取名。
天成军则是按照旧地名,沿袭前明的天成卫。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