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斋书苑>穿越小说>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第408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8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2 / 2)

他咧着嘴角,脸上溅满了刚刚飞溅而来的鲜血,活像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冷声开口:“应该是你们家老爷要造反才对!”

胡海大声吆喝:“反抗者,杀无赦!”

此时,像福建布政使府上这样的情况。

同样发生在山东、山西、两广等地,算起来,总共有将近十二个布政司,放眼全国,也就是足足十二个省份。

如此规模的要案大案,其震撼程度完全能与之前的胡惟庸一案相媲美。

一时间,大明朝官场仿佛天塌了一大半。

等到各个地方的消息。

通过驿站以及家族内部的渠道,传到洛阳新都各家族在朝堂上的代表人物耳中时,洛阳新都内,锦衣卫按照陆羽手中名单进行查抄。

又涉及到了几位侍郎。

之前已经清理了一波尚书,如今再清理一波侍郎。

虽说并非六个部门都受影响,但也再次对大明官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如今刑部连一个侍郎都没有了。

只能由几个员外郎去处理各项流程事务。

一瞬间,洛阳新都官员们仿佛天都塌了。

同时!

源源不断的案件全部涌到了刑部的府衙之内。

整个刑部人心惶惶。

刑部尚书之前已因事丧命,刑部侍郎看到这些案件后,更是胆战心惊。

这么重大的要案。

由谁来审定,谁必将成为各个地方官员家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些家族不敢将怨气撒到朱天子身上,就只能发泄到负责审定此案的刑部官员身上。

总而言之。

谁要是沾上了这件案子,接下来的下场怕是好不了。

等到宫里的太监云奇将旨意送往刑部。

刑部之内有人欢喜有人忧,而几乎所有人同情怜悯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不过七品小官的吴庸。

众目睽睽之下,刑部侍郎快步走到他面前。

将他桌上的公文一扫而空,咬着牙说道:“吴庸,此事并非刑部刻意针对你,陛下如此看重你,或许这是一场机缘。

若是能妥善处理,日后刑部之内,必定有你一席之地。

届时有朝一日穿上一身绣云燕服,也并非全无可能。”

在大明一朝,官员服饰有着严格规制:

九品、八品官员身着绿袍,七品、六品以及五品官员则穿青袍,尽管袍服上绣的禽兽图案各异,但颜色是确定的。

而到了四品,便是一身绣云雁袍。

在刑部,若能升至四品,那便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可听到刑部侍郎这话,吴庸连想都不敢想,脸上憋出一副极为苦闷的神情,最终也只能挤出一句:“下官勉力而行。”

随后,刑部侍郎直接给吴庸放了一个长假。

让他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全力处置此案,刑部之内,无论是员外郎,还是他这个刑部侍郎,都听候吴庸调遣。

对此,刑部的其他同僚纷纷表示支持。

在众人眼中,吴庸几乎已如同死人。

没人会跟一个将死之人争权夺利。

“吴大人放心,有什么事尽管开口,我们定会秉公执法。”

“此案人证如山,铁证如海,翻不了案的。

只是可怜了吴大人你。”

周围的同僚们纷纷这般安慰着吴庸。

而吴庸却如行尸走肉般回到家中,这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他满心不解。

自己不过是个区区七品小官。

这么重大的要案,难道不应该交给尚书或者侍郎这类高官吗?

再不济也该是员外郎,怎么看都和他这个身着绿袍的七品芝麻官毫无关系。

他只觉得自己实在是倒霉透顶。

而吴庸的担忧有些多余,陆羽可不会眼睁睁看着他陷入绝境。

陆羽记得很清楚,吴庸最后的下场并不好,这足以证明对方是个清官。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陆羽不会见死不救。

……

武英殿内,朱元璋斜睨着陆羽,在大殿的偏角处开口道:“把这事交给一个七品小官,也就你这小子能想得出来。

怕是这人接到咱的旨意后,吓得魂不守舍,今年过节都睡不着觉喽。”

朱元璋像是在幸灾乐祸。

陆羽笑呵呵地回应:“此事,陛下不也应下了吗?

吴庸此人在刑部之内,虽无太大声名,但做事极为老实,一丝不苟,最是严守律法。

律法乃是陛下所定。

若不是如此,微臣只是举荐一人,陛下怎会轻易点头。”

陆羽一语道破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老脸微微一红。

目前各个部门人手紧缺。

虽说陆羽几个学生,像马君则、黄观、杨士奇等人个个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对于经过一轮又一轮清理的大明官场而言。

能够撑起一个部门的可用之才依旧极为匮乏。

而刑部这边。

吴庸在朱元璋眼中确实是个可用之人,正好可以借这件事磨砺他。

若是吴庸能够顺利通过考验,日后刑部说不定就是这位吴大人的“自留地”了。

朱元璋绝不可能任由大明各个衙门都被陆羽修学实学之道的学生把控,帝王平衡之术,时刻体现在方方面面。

“你小子那点心思,是不是又要耍花样?”

朱元璋同样看穿了陆羽的心思。

陆羽佯装惊愕。

看着面前的朱元璋,一脸不可思议地大声说道:“陛下英明!”

陆羽这副拍马屁却又不走心的姿态,气得朱元璋不打一处来。

一脚就踹了过去。

陆羽往旁边一闪,右手下意识地将待在身边的朱标往前一挡。

朱标瞬间成了人肉盾牌。

朱元璋还想继续上演“秦王绕柱”那一套。

他们两人绕着朱标转,朱标就如同那根“柱子”。

不过。

看了看大殿外的侍卫,为了防止再有像之前那样的“尴尬事”发生,维护自己的帝王风范和天子威严。

朱元璋硬生生忍住了冲动。

就在这武英大殿内。

大明一朝如今地位几乎最高的三人正大声笑谈之际。

……

与此同时。

在各个地方,陆羽此前所提议的妙法也正在逐一应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