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斋书苑>都市小说>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第127章 靠檫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靠檫风波(2 / 2)

"

龙安心看见郑组长的手指微微发抖。老人接过教材,翻到某页时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那页角落有个钢笔画的蝴蝶,与吴小花骨牌上的纹样一模一样。

教室陷入诡异的沉默。督导组成员面面相觑,年轻的女督导偷偷用手机拍下教材内容。

"时代不同了...

"郑组长终于开口,声音突然苍老许多,

"现在强调标准统一...

"

"郑老师!

"阿雅突然用苗语喊了声,然后迅速切换成普通话,

"您当年教我们唱的'几何歌',现在还能唱吗?

"

老人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瞪大了。龙安心注意到他扶讲台的手上布满老年斑,此刻正微微颤抖。

阿雅不等回应,已经清唱起来:

"...正方形有四条边,像田埂一样直又平...

"调子古怪却耳熟,像是苗族古歌与七十年代革命歌曲的混合体。

郑组长的嘴唇开始翕动。当阿雅唱到

"圆周率约三点一四

"时,老人突然跟着哼起来,尽管马上假装咳嗽掩饰。

"有意思!

"女督导突然鼓掌,

"这不就是现在提倡的'学科融合'吗?

"她转向其他组员:

"记得去年部里发的《关于传统文化与STEM教育结合指导意见》吗?

"

督导组的气氛微妙地变了。有人开始翻阅文件,有人交头接耳。郑组长摘下眼镜用力擦拭,仿佛镜片上有什么顽固污渍。

"同学们,

"女督导蹲到吴小花桌前,

"能给我们展示下其他'传统算法'吗?

"

接下来的半小时,教室变成了奇妙的数学博览会。阿朵演示如何用银项圈解几何题;杨小桃用绣花绷演示分数运算;最绝的是个腼腆男孩,他用芦笙吹出不同音高代表未知数,现场

"演奏

"出方程组的解。

督导组成员忙着拍照记录,只有郑组长站在原地,手里紧攥着那本1974年的教材。龙安心看见他偷偷用拇指摩挲书页边缘的蝴蝶图案,像是抚摸某个遥远的记忆。

"郑老,

"王主任凑过去低声说,

"省厅刚发来《民族地区特色学校评估细则》征求意见稿...

"

老人如梦初醒。他僵硬地点头,突然指着纳米黑板:

"那个...教学设备还适应吗?

"

龙安心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这是在转移话题:

"很好用,特别是双语课件切换功能...

"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郑组长的官腔又回来了,但语气软了许多,

"当然,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适当传承。

"

检查结束得突然。督导组收走学生作业本和几件教具当

"素材

",却留下了那本1974年的教材。郑组长临走前,手指在封底某个位置停留了几秒——龙安心后来发现那里用铅笔写着

"执教点:凯寨小学1975-1977

"。

等车队扬起的尘土散去,吴晓梅从讲台底下抽出三角函数挂图:

"继续上课?

"

孩子们却围着那本旧教材叽叽喳喳。吴小花指着某页惊呼:

"这个例题和我们早上做的一模一样!

"

龙安心凑近看,泛黄的纸页上是道工程应用题,解法用苗汉双语对照书写,空白处画着纹样示意图——与吴小花早上画的几乎分毫不差。

"龙老师,

"阿雅轻声问,

"郑爷爷是不是就是古歌里唱的'汉人老师'?那个教会苗寨孩子打算盘的...

"

窗外传来引擎声。龙安心跑到走廊,看见郑组长的专车独自返回,停在操场边的老枫树下。白发老者摇下车窗,递出个牛皮纸信封:

"交给...现在的孩子们。

"

信封里是沓发黄的照片。1975年的凯寨小学土墙前,年轻英俊的郑国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身边围着十几个苗族孩子。他们手里举着算盘、刻木算具和手绘的数学纹样图。照片背面写着:

"双语教学实验班结业留念

"。

最后一张照片尤为珍贵:年轻的郑老师蹲在鼓楼前,正用树枝在地上画几何图形。他挽起的袖口露出手腕——同样的位置,现在被刺青遮盖的地方,当年纹着个小小的苗文数字

"7

"。

"今天作业。

"龙安心突然宣布,

"回家问长辈,1975年有没有个教数学的郑老师。

"

放学时,务婆拄着拐杖出现在校门口。老人银白的发辫上别着个奇怪的银饰——细看竟是只函数曲线形状的蝴蝶。她望着督导组离去的方向,突然用苗语唱起歌来。调子龙安心从未听过,既不像古歌也不像革命歌曲,倒像是...几何口诀谱的曲。

吴晓梅碰碰他手臂:

"调子和阿雅唱的一样。

"

当晚,龙安心在整理教室时发现纳米黑板的历史记录。郑组长检查时,系统自动识别的最后一条指令是:

"检索1974-1977年凯寨小学教学档案

"。搜索结果只有一条加密文件,需要高级权限才能打开。

他正犹豫要不要告诉王主任,手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条短信:

"加密文件密码是苗文数字7的转写:xongs。

"

输入密码后,屏幕上出现份扫描的手写教案。1976年10月某日的数学课,课题是

"勾股定理的三种证明

",教学方法栏写着:

"苗语口诀+纹样图示+汉文推导

"。教案末尾的批注让龙安心眼眶发热:

"学生阿务(现歌师)用蝴蝶翅膀模型提出第四种证法,已收录。

"

教案附件是张蜡笔画的

"蝴蝶证明法

",署名

"学生吴山花(7岁)

"—这分明是吴小花的奶奶!画纸角落还有行稚嫩的汉字:

"郑老师说要记住:数学是天下人的共同语言。

"

窗外传来夜鸟的啼叫。龙安心走到走廊,看见操场边的老枫树下站着个熟悉的身影。郑组长仰头望着教学楼新安装的LED灯,月光给他白发镀上银边。老人似乎察觉到目光,转身隐入树影中,只有手腕上的刺青在暗处闪过微光——那或许根本不是

"7

",而是个未画完的蝴蝶翅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