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得知消息时正在批阅奏章,他放下朱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终于回来了。\"
两日后,朱雄英在京城南宫接见了风尘仆仆的郑和。昔日英武挺拔的将军如今明显消瘦了许
多,深邃的眼窝和粗糙的皮肤无声地诉说着远航的艰辛。
\"臣郑和叩见陛下,远航归来,不负圣命!\"郑和双膝跪地,恭敬地行礼。
朱雄英亲自上前扶起他:\"免礼。爱卿此次远航,备尝艰险,朕甚是挂念。\"
郑和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陛下,此次远航虽历经磨难,却有天大的发现!\"他环顾四周,
轻声道,\"事关重大,恳请陛下移驾密室详谈。\"
朱雄英心领神会,立即下令屏退左右,只留下几位心腹大臣,一同前往密室。
密室中灯火通明,郑和从防水皮囊中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航海图。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朱雄
英和大臣们立即被图上所绘内容震惊了——在已知世界之外,大西洋彼岸竟然标注着一片巨
大的陆地轮廓!
\"启禀陛下,去岁九月,我舰队抵达非洲西岸后,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郑和声音低沉
而有力,\"连续十余日,天昏地暗,海浪如山,损失三艘战船。待风平浪静,我们已被吹至
完全陌生的海域。\"
船队副将杨景补充道:\"我们按照罗盘方向试图返航,却在约一个月后发现了这片前所未闻
的大陆。\"
郑和拿出一本厚厚的航海日志:\"我们在海岸停留了四十余日,探索了沿海地区,与当地居
民有所接触。这里的一切都与我们所知的世界截然不同。\"
朱雄英屏息凝视着地图和日志,细细询问每一个细节。郑和和他的副手们娓娓道来航海经历:
如何发现陆地、如何与当地人交往、当地的奇特植物、丰富的矿产以及独特的文明痕迹。
\"据我们观察,那里的居民肤色铜红,身材矫健,装束奇特。\"郑和翻开航海日志中的插图展
示给朱雄英看,\"他们使用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语言,有自己的图腾和仪式。有些部落居住
在简单的棚屋中,但我们远远望见内陆似乎有更为复杂的建筑群。\"
朱雄英仔细研究着郑和带回的记录和图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但语气却异常冷静:\"
此事非同小可,暂不可外传。西洋诸国若知此消息,必争相前往。\"
郑和点头:\"臣已严令全船将士保密,船上所有相关记录均已封存。\"
\"做得好。\"朱雄英沉思片刻,\"新疆之地,机遇与挑战并存。朕决定,立即筹备第三次远航,
专门探索这片大陆。但此事暂时保密,只可谓前往非洲和印度地区。\"
密谈结束后,朱雄英又询问了远航带回的其他收获。郑和命人呈上一批独特的物品:几袋外
形奇特的谷物种子,数块闪闪发光的金银矿石,还有装在精致木箱中的异国植物标本。
\"这种黄色的谷物,当地人称之为'玉米',产量极高,比我们的粮食作物更加耐旱。\"郑和介
绍道,\"这种棕色的块茎叫'马铃薯',可埋在地下生长,即使在贫瘠的山地也能丰收。\"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