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斋书苑>都市小说>艺术系学霸> 第351章 真伪难辨的艺术!(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1章 真伪难辨的艺术!(求月票!!!)(1 / 2)

第351章 真伪难辨的艺术!(求月票!!!)

“你们最近的项目做的怎么样这些学弟学妹们其实他们的底子都挺好的,然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要你去带一下,至于说其他的什么项目之类的东西,你可以直接过来问我。”

“他们此前做的一些项目和论文你都要看看,后续我们好给他们分配一些项目,他们带的论文我都看了,项目我也看的差不多了,这些博士生其实都是不错的。”

“在学术上也是比较前景的。”

周越交代了一下。

林宁点了点头,他对于这些博士生的感觉也不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这些博士需要他去带,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是大师兄。

而且他对于建筑学的各个学科都是比较精通的。

这些无论是研究什么方向,他都能够给予相应的研究意见以及一些想法。

他们这边新点子还是比较多的,至于说论文的创新点,肯定是所有学术圈的人都在追求的,但他们这边其实光是那些学术冷门的项目就已经做了不少。

论文的创新点在他们这里根本不是罕见的东西,只需要把论文完善就可以了,他们这边的项目都做不过来,什么创新啊,什么论文啊,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而且讨论文也比较好发,他们只要是能够论文过关,那么期刊的审稿基本上都是他们自己这边的人,至于说专家外审,那肯定还是比较严格的。

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人走太多后门,所以说外审还是很严格的,按照形式来做的,他们这边稍微宽松一点,外面就要严一点。

但是都是做课题的,都是做项目的,谁不知道谁啊

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个课题是谁做的,这个项目究竟是谁的,所以说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国内基本上都是这种人情世故,所以他们一般都是邀请国外的专家来审核。

当然国外的专家也都是一样的。

基本在这个圈子里面混免不了这些东西,人情世故其实是最基本的,其他人也都是严格的遵循着这一套的流程,至于说究竟有没有什么错误,那就不是众人要想的事情了,底层研究生只想把论文发出去,他们这些高层就要想着给不给对方面子。

所以说他手底下的博士生还是很好毕业的,无论是手底下的各种项目还是手下的各种期刊,都是比较有利于学术发展的事情,至少有利于他们课题组的学术进展。

再加上他本身就是这个行业之内的顶级大佬,国外的科学院院士。

几乎没有人不给面子。

他虽然知道这种情况,肯定会免不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但也没有办法,毕竟这地位不能不要啊。

都是自己一篇一篇论文,一个一个项目打拼出来的。

所以说他也没有其他的什么想法。

他对于这些博士生的事情,只是稍微的关注了一下而已,他们手底下的项目和论文,周越只是扫一眼就能够明白他们在研究什么,他们在本科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在做什么。

当然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基础了,博士还是要专精一些的。

至少在某个领域之内要达到顶尖的地位。

不然的话出去说是他的学生,那岂不是败坏门庭了。

虽然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但既然考到他这里,既然这些人都是想学习的,那他还是要给这些人一个很好的成长空间。

他也没有多想什么。

稍微关注了一下,然后给这些人做了一个定向培养的表格,之后就交给林宁去做了。

每周的汇报基本上都是他在讲这些课题,至于说其他人的课题进度,那,周越从来没有过多的关心,因为对他来说,只要是众人认真去做,那根据他所讲的一些课程和项目理解,就肯定是可以做出来的,你做不出来可以给交给别人去做。

反正还是很宽松的。

而且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林宁在管。

他关注的是另一件事情。

最近的会议是越来越频繁了,因为字典快要完工了。

但即便是四点快要完工,他手底下的三百个字还有一些是难以确定的,那他就根本没有准备去继续的把这些字填充到里面了。

大概有二十多个字左右。

十分之一啊,几乎快到十分之一了。

但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必要,现在就和他们把这些东西争论下来,因为很多东西确实是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证实这东西确实是这样的。

即便是他能够给出具体的一些因素,以及原因,但是也决定把那些东西彻底的搁置下来。

因为要讨论这些东西,既然是有争议,那肯定是需要费大量的时间的,他没有这个时间,因为现在其他的整理工作已经到了尾声了,不需要去继续争论这些有的没的。

直接搁在那里就好,既然有争议,那就完全不需要去这样去做了。

文字的这种东西毕竟是文科的有争议还是很正常的,没有时间去争论那些放在那里,然后等第二版第三版出来之后再去进行添加,当然其中肯定是要做一些努力的,只不过现在没有必要。

最近的会议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这些已经敲定的字,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整改的地方,还有没有一些可以更好的地方,这些都是现在要考虑的。

其实要考虑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现在是要把这个框架彻底的梳理下来,把每一个字都精确一下。

集思广益,基本上都是在两个大学之内开会。

京华大学和宁大。

每一个大学几乎都是做了其中的一部分,他这边自己做的东西就更多了,几乎是三百个字,到最后确定的可能有二百七十多个。

这些都是学术空白,但是把这些学术空白都捏到了一个字典里面,就相当于专著了。

别的专业他不太清楚,但是对于文字学专业,以及古文字的专业,他的这些东西绝对是突破性的。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说大大小小开这么多个会了。

等到最后一个会议,大大小小的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一共七十余人,齐聚京华大学。

今天就是所有的稿件拼在一起,然后递交出版社的时间。

周越和李主任纷纷的做了相应的总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斋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