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斋书苑>穿越小说>农女福妻有点田> 第824章 消息传开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4章 消息传开了(2 / 2)

上官彧疾步绕过茶桌,奔上前来,“陛下!使不得啊!”

深黑的眼眸,透露出几分凌厉,厉隋是第一次这样粗鲁地对待眼前的开国功臣,拉住上官彧的衣领,把老人咯的生疼,目露凶光,让上官彧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那个男人,“帮我要它一块肉。如何?”

松手,厉隋招来吴寒,叫他取来了一坛两碗。

坛,是酒坛;碗,是酒碗。

“喝一杯?”厉隋端起酒碗,敬向上官彧。

老者一笑,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顺手拿起酒碗,一口饮尽。虽只有二钱米酒,却已让他面红耳赤,“怕是给他们看到,又该笑话了……”

厉隋也一口饮下,没了声息。

屋子里,微风安静地扬着尘埃,在冬日的暖阳里,成了光影。

“今天就走?”

“今天就走吧。”话虽不太确定,但厉隋已在老人的话语里听出了那份决绝,最后一位开国功臣,也即将一去不返了。

没有留恋,上官彧转过身,径直就往外去了,没有在意,厉隋复杂的眼神,也没有在意这片长安——他的心,从来不在这里。

走到门槛,上官彧停下了脚步,没有回头,好似生怕厉隋去挽留,“我师傅,王文中,曾多次说我爱三思而后行。明明一切都已清明,却还是怀疑它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我不如明渊。”

“其实,我应该早就知道如晦的意思,也该懂得他那份心情,可我,还是选择了他的对立面。”

“现在,老儿我不想去猜了,只想问陛下一个问题。你的计划是,几年?”

无声,厉隋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声叹息,没想到最终还是被老人看穿,“老狐狸!”一声笑骂,满是心酸,“三年,够了……”

“好!”上官彧点了点头,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一如当年,一群人兴高采烈地走进长安,走进那玄武门

世人知我恋长安,不知,我只恋,长安某

古朴的马车,只有寥寥几个家奴。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在这寒风萧瑟里,默然远去,带走了前朝,最后一丝记忆

十几天的舟车劳顿,曾经的宰相一家,走的很慢,无声无息。直到,厉隋终于瞒不住的时候,人们才发觉,上官彧已然接任了魏明渊的位置。

而那一天,就是上官彧到西北边关的第一天

冰冷的尸体,封存在冰冷的水晶棺里。一生的挚友,没能同生,也无法同死。

让人,将那副棺椁放到自己的房屋。所有人都不理解,上官彧这样的安排。

开敞的大门,在阶下,便能看见上官彧一人坐在里面,爬在魏明渊巨大的棺材之上,整理着他留下来的书稿。

不时拍手、不时狂笑,原本温和的老人,此刻不允许一个人走到他的身边,也不让人围观。他不能让人,看他的笑话;更不能让人,看明渊的笑话。

也许是有了闲暇,老人揉了揉眼睛,无事可做,值得呆呆地看着前方。

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那口棺材,上官彧默默地细数,魏明渊身上的伤痕,“一道……两道……”

数了五遍,好像,只有十道这么多,一笑,“你这小老儿,还没刁难我太多。”

望向远方,远处,是一片片的枯山连绵,百草凋零。在上官彧眼中,那像极了从前,魏明渊刀下死人;也像极了如今,他要杀的胡人。

“明渊……”上官彧轻轻地唤了一声,生怕吵醒,魏明渊的长眠。轻轻地附在棺材板上,一介儒生,说着自己此生最坚定的话语,柔软,却又不可撕裂,“他们砍你十刀,我要他们,突厥铁骑,十万!”

“明渊……明渊……”

临近冬祭,距离魏明渊死去的消息传开,也已过了一月有余,接近两月了。

年关将至,一年到头,连是非都少了许多。每每这时,衙门里收押最多的大概就是那些想干最后一笔再过年的小贼了。

商人们,有的赶着牛驾,急着出城回乡;有的坐着马车,匆匆回京,与城中人团聚。

安于生育自己的土地,重视自己置下的房屋,这是唐人的情结,也是自古以来的情结。

儒释道,这片土地上与众不同的一波,混迹于人海,隐匿于凡间

城南,有一青衣道士挥袖驾云而来,却在有人之时收了神通。临近长安,越飘越低,终是在守城甲士堪堪可见之时,落了凡尘。也不算落,若有人注意,便可发现那年轻的青衣道士始终离地半寸。

一路顺风,寒流虽他而来,却不近他的肤体;如沐春风,道士并无笑颜,脸角却很是温和。

好似被驱散了寒气,沿途枯草根部,都被那道士染上了几分绿意,只不过没到那绿意盎然。

那道士看似走路缓慢,望山跑马,实则不出一炷香的功夫便走到了长安城下。

城上,两个慵懒的士兵打着盹,也没注意太多。

农女福妻有点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斋书苑